※ ※ 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暨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全 ※ ※ 文化部中国乡协主管的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及《华夏丹青》杂志社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艺术评论 >

中国诗书画印暨中华传统文化今用(张玉树)

时间: 2014-11-29 16:38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中国诗书画印与中华传统文化今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道路已经开辟,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能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建设的思考深度和认识高度,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推进力度和落实程度,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我们应该顺时代流,把握政策脉博,应潮流而动。积极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各级政府强调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这一领域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就是为让所有人民大众能够享有文化艺术,为中华民族未来开辟崭新道路。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历史与现实的重大价值,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所表达的极其重要的思想,为在十八大三中全会新的历史阶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现实视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当今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祖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惠民,让人民共享华夏文明发展成果。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而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伟大历史背景下,中国书画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该以怎样的面孔重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多年从事书画艺术交流的经验、使我们清晰认识到,书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将逐渐成为当今文化市场整合的平台和着力点。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诗书画印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尤其是中国传统诗书画印艺术,乃是世界艺术之魂!中国书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是举世瞩目的珍贵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是以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为主。书法是作者用笔墨技法实现的对象,用其内心情感以表达思想信仰。执笔的技法、用墨的巧妙、审美的情趣、创造的思维、精神的内涵、独特的个性是中国书法的基本要素。书法的创作十分注重笔墨内在的精神,中国书法的精神和美学标准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修养乃是中国书法的根基。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文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对社会转型和人的现代化转型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和开发人才资源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们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书画院自成立以来,作为一个专业性从事书画交流的平台,将以书画家与书画爱好者的对话交流为指导思想,坚持专业化、实务化、知识化与现代理念于一体,致力成为引导文化市场发展新风尚,关注时代贴近市场的综合型传播平台。
中国画创新的途径应沿着民族文化发展之路,结合现实书画的深入认识与感悟融入创作思想之中,进而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创作,其作品自然具有新时代的气息。“厚今而不薄古,继中可以融洋”是我们许多年前提出的中国画创作观点,至今不改。我们一向重视把立足点放在当今,要反映时代精神,为当今人类社会服务。为此,不但在作品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在技法上也要不断变法图新。但提倡创新并不等于抛弃传统,而是应该不但不忽视历代的绘画杰作还要继承传统中的精华,吸取母体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也要研究西方艺术,取其有益的东西堆进西方艺术的发展,而不是削弱东方艺术的特色全盘西化,须知世界画坛是由东西方多种画派组成的,任何一方的削弱都会使其暗然失色,只有共同发展才能使其绚丽多彩灿烂辉煌。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不是孤立的美术,而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因而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在世界绘画艺术殿堂中独树一帜。以至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有“真正绘画艺术在东方”的感叹。上述特征,使人自然联想到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充实,社会的和谐以及时代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文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对社会转型和人的现代化转型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和开发人才资源有着积极的的影响。
中国诗书画印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中华大地上孕肓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智圣诸葛亮、酒圣杜康、科圣张衡、字圣许慎、商圣范礼、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等等各界精英举不胜举。因为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毕竟还是为了使它在后世有用;假如不再有用,那就只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在我的印象中,古为今用这句话已流行很久了;然而专家学者所做的大致上还是学术研究,主要是评估和考证两项工作。
当前社会上有多种人想更多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如离退休老干部、企业家、书法创作者、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工作人员、旅游工作者和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等等)。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古为今用,而客观上很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深知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粗浅,尤其是古为今用如何与现代诠释理论及接受理论恰当结合,常常感到很难把握分寸,还须在实践中继续摸索。
对于该如何投资书画作品,一些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应该更多关注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投资老一辈书画家的作品风险较大,因为价格太高,前景不好说。”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田朝旭认为,从长期来看,投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将是书画市场的一大趋势。一是中青年书画家艺术风格比较成熟,作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二是中青年书画家正值年富力强,创作精力旺盛,作品往往比较精致;三是价格较低,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收藏爱好者彭先生认为,一些投资者有个误区,就是只投资“好的作品”,也就是知名书画家的作品,但这部分作品因为价格较高,投资风险也就越高。“严格来说,这种行为只能说是投机行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如果投资,要看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不是价格高的,艺术价值就一定高。经营画廊的齐建华也持同样的看法:“如果要投资的话,还是应该看作品的艺术价值,再看附加值,比如职位等。”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艺术品收藏,你能得到什么? 1,审美表现与精神享受:艺术品是人类文化思想的结晶,是精神的奢侈品。观众艺术能得到的精神上的愉悦与无法言表的满足。收藏不仅是数字游戏,藏品能表现收藏者自身的兴趣爱好、审美风格和性格取向。 2,提升品味:艺术品置放在空间中,能提升家居与公司环境的品味,陶冶气质。 3,成就感与满足感:成功的收藏,不只是金钱的回报,会有证明自己眼光的成就感。 4,社交圈的入门劵:以藏品会友,以收藏结缘,甚至创协收藏俱乐部,以结同好。艺术品有时得要众人同观互品,才有乐趣。 5,贡献社会:把藏品借给美术馆展览,或最终捐给美术馆,回馈大众,回报社会。总之,在收藏面前,所有的财富都是次要的,除了金钱,收藏有无限的回报。不只是作品升值而已,还有本身文化涵养的提升、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与社会的影响。在文玩书画这个行业里,诚信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在这个行业里,极少合同,更极少签约,靠的是一张脸,一个名声。名声坏一次,你基本可以告别这个圈子了!没有人再信你,永世不得翻身,只要守信,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货款马上到你手里,先付于你,从来没有人问你要合同,开收据。这是这个行业的魅力!社会中诚信执行最好的圈子。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我国的古代文化卷帙浩瀚,博大精深。我始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体现在“经、史、子、集”等大量的古代典籍之中,但现在能读懂文言文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广大群众由于语言文字障碍而难以阅读古籍,这是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离群众的一个突出表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术研究,必须阅读较多的古书,这个要求是不可能对群众提出的。古为今用的情况就不同了。古书中有大量警句格言,读懂并不太难,背熟也有可能;其中却蕴含着精深的民族智慧和各种有价值的思维经验,完全可以拿来作为现实中人的思想营养和行为指导,以利于进德修业,成才成功。
在人类古代四大文明中(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历尽沧桑而从未中断,原因就在于此。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只能在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绝不可能突然种植出或移栽来一种全新的文化,原因也在于此。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确有促进世界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的丰富内容,其体系之完整、论述之细密、人性之饱满,为世所罕见。今天,我们思考文化战略,必须要有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自信的胸怀、创新的胆略。
“丹青歌盛世,翰墨颂和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确有促进世界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的丰富内容,其体系之完整、论述之细密、人性之饱满,为世所罕见。但由于以前我们曾妄自菲薄,毁坏过重,因而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优秀内容不为国人和世界所知。今天,我们思考文化战略,必须要有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自信的胸怀、创新的胆略。
那么,当今世界上的情况又如何呢?现在,我们可以说:曾经给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西方文化已基本走到了尽头,它对解放人类思想、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和推动力、它的再生机能,都已经枯竭,再也无法给人类做出新的贡献。人类未来的出路,在于各个民族和国家恢复被西方文化冲毁的自身传统,以多元文化交融代替一元独大。这一点已经成为西方思想界许多学者的共识。还有许多西方学者虽然在努力批判他们自己三百年来的文化传统,而且得出的结论逐渐接近中国文化的理念,但是由于不了解中华文化,所以还是在“隔山唱歌”,虽与中国有所呼应,但并不真切,更没有联起手来。因此可以说,中国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既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是世界未来的需要。


附录: 古为今用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解析

党的十七大站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出发,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我国文化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也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重大、内涵丰富,涉及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围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集中开展宣讲活动,对于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宣讲过程中,要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定》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准确地宣讲全会精神,着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举措,不断巩固和发展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充分认识宣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宣讲工作;全面准确地宣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把握宣讲工作的基本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宣讲任务;切实加强宣讲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宣讲活动扎实有效地展开.漫谈“文化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最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因为,有了钱只能称作“富”,只有在有钱的基础上又有了发达、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说是“强”了。现在,我们只是达到了初步的富,还没有达到强,建设富强国家这篇“大文章”只做了一半,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来完成“大文化”的另一半。
   古为今用揭示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视角和现实视角的区别与统一。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要搞清楚优秀传统文化在过去的历史中曾经是什么、有什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从现实的视角看中华传统文化,就是看现实生活各领域中融入了哪些好的传统文化要素和精神品质,坚持古为今用就要把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既要历史主义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过去”的基础上,着力把握它的“现在”。
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的统一,实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化。这个“社会主义化”,就是要站在人民大众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立场上,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属性。
古为今用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用,是在根本上对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遵循和尊重。世界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变化发展总是一个辩证发展、不断扬弃的具体的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总是表现为一个时代的文化主体对前人留下的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表现为该时代文化主体对自己承接的传统文化进行区分和鉴别,并加以筛选、扬弃和再创造、再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用,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相互依托关系;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地结合起来,才能树立科学的古为今用的中华传统文化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和推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组织实施对中华传统文化“科学的扬弃”。习总书记要求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实行“科学的扬弃”,传承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并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推进扬弃传统文化的工作实践,需要党和国家做出“顶层设计”,推出行动方案;要在传统文化工作领域来一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教育普及活动,改变一些人“研究传统文化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偏执认识和历史成见;要组织既懂中华传统文化又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级科研团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中华传统文化施以有计划的分门别类的具体研究,推出有说服力、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舆论引导,尽快改变一些领域对传统文化优劣不分甚至优劣颠倒的状态.
       组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战略。应当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为契机,实质推进“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改革研究机构要深刻理解学校教育所肩负的“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认真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的经验教训,转变教育改革观念;组织精干力量对国外特别是亚洲国家传统文化教育做得好的学校开展调研,总结国内一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经验。各级学校要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到战略高度,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创新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全面开展维护和净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群众性活动。要加强传统文化领域的学术建设,端正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学术目的和研究方法,把握好传统文化研究的意识形态性;着力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华传统文化学术队伍;加强对文化创作和文化市场的意识形态引导,增强业界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传统文化作品质量,加强文化市场的准入管理,不允许违背历史常识、违背公德常理、误导社会秩序、毒害少年儿童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再泛滥下去;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自信教育实践活动,自觉抵制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等旧的文化糟粕和封建迷信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革除庆生、贺寿、年节、婚嫁、丧葬、祭祀等活动中的陈风陋俗,开创社会主义新风尚;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方向意识和能力意识,增强文化价值判断力,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表率。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建设先进文化、培养文化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并长期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都很有特色。此次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文化发展需求,不仅是为了适应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是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和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对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务实创新、乘势而上,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激发文化创作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精心打造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品牌,创作生产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好做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网络和管理运行新机制,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文化传承与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在互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文化部蔡武部长指出: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上还存在着结构性的“文化逆差”,如何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中国文化,如何使中国以文化强国自立于世界?任何文化的弘扬、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两件事:一件事情是牢固地树立文化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应该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和日常生活中;另一件事情是自觉地与异质文化进行接触,通过接触,了解、理解、欣赏、学习对方。现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可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第一次把“文化走出去”提到全体国人的面前,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其根本的原因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强了,我们的文化开始自觉了。(编者:系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书画院黄式强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会员章程 | 组织机构 | 法律声明
  主管主办:文化部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  
Copyright©2008-2009 37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13019341号-1